海角七號影片紅遍台灣,這是海角七號的官網圖片。
施秀菊與工作室學員花一個多月的時間燒、串成繽紛亮麗的琉璃珠簾,甫推出就大受歡迎,施秀菊笑得好開心。(記者李錦環攝)

台灣自製《海角七號》炫風狂襲,阿嘉的勇士之珠、茂伯的日光之珠、友子的孔雀之珠,都成為網友熱愛的商品,也使製作的工作室「蜻蜓雅築」爆紅。但對創作者施秀菊來說,這是她26年來用生命意志堅持傳統漫漫長路上,一場美麗的意外。

施秀菊原本是老師,先生是公務員,兩人在台灣屏東的三地門開創琉璃珠的工作室,一開始因為「僅此一家」,觀光客到屏東縣三地門鄉時都會去買,後來愈來愈多族人跟她學燒製,8年前她辭去教師的工作,開始專心經營,除了琉璃工作室,同時經營複合式的餐飲。

定位文化財 堅持高價位

施秀菊說,以前很多人說「這是番仔(原住民)的東西,哪會漂亮?」但是她把琉璃珠定位是文化商品,主打高價位路線,不斷向難鋪點的地方叩關,向A推銷不成,就向B推銷,就因為這樣的堅持,除機場免稅店外,她還成功進駐台灣歷史博物館及101等高價精品點,連最挑剔的日本客戶也成為她最穩定的客源,12年來,每年帶來新台幣2、3百萬的收入。

不過,今年的不景氣,卻讓施秀菊面臨很大衝擊,她坦承,工作室加上餐廳共有30幾個員工要養,今年以來她每個月都須借貸,直到《海角七號》的成功,帶來一個很大的轉變。這個轉機還是她無心插柳而成的。

贊助拍片 隨電影爆紅

在《海角七號》中演警察「勞馬」(民雄飾)爸爸的演員丹耐夫正若,是施秀菊的舊識,他知道劇情中有需要琉璃珠,就來問施秀菊可不可以免費贊助,施秀菊想文化行銷是件好事,便一口答應。她不但分毫未取,知道劇中需要在小港機場搭一個免稅店鋪的景,還主動出資搭建,《海角七號》有「憑票根可買到打折琉璃珠」的行銷手法,她也同意吸收成本。

這個無心插柳,卻為她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,《海角七號》票房單在台灣就破了新台幣4億元,周邊商品跟著熱銷,「蜻蜓雅築」也訂單爆增,兩個多月來多了1000條項鍊的訂單, 交貨時程更因琉璃珠手工製作的關係,排到兩個月以後了。

施秀菊說,其實自己是個浪漫的人,根本就不是女強人。不過,她確實讓這份浪漫成為了人生成功的動力,持續向前努力著。

母女夫妻情 盡在琉璃珠

「對排灣族來說,琉璃珠有一個傳說,來自蜻蜓。」53歲的施秀菊,是台灣屏東三地門鄉的排灣族人,說起工作坊取名「蜻蜓雅築」的由來時,連聲音都變得溫柔:「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,空氣很乾淨,老人家說,那時候蜻蜓很多,一齊飛起來的時候會遮蓋太陽。」

蜻蜓的綠色複眼非常美麗,老人會打下蜻蜓,摘下頭,放在石臼裡用石灰蓋起來,並叮囑家中的孩子要輕聲細語,因為:「上帝要創造一個很美麗的禮物給排灣族。」第二天往石臼裡一伸手,美麗蜻蜓複眼已幻化而成璀璨琉璃珠。

施秀菊說,這樣美麗的傳說是排灣族最珍貴的文化,不過,對她來說,琉璃珠不只是文化傳承,她覺得「那是愛的力量」,「從媽媽留下來的愛,到我老公的愛,一直延續下來。」

她說,琉璃珠最早可能來自海外,因為只有排灣族及魯凱族有,卻無人懂得燒製技術,數量稀少,格外珍貴,在部落傳統中,只要結婚,一定要想辦法買到一顆,做為類似漢人下聘時的儀式用品。

施秀菊的母親獨立扶養她,她做小生意,將族人的農作物帶到城市裡去賣,賣的錢就在城裡四處尋找琉璃珠,買回到村裡。

這樣的買賣,讓施秀菊很小就明白琉璃珠對族人的意義。後來母親生病,為了籌醫藥費,賣光值錢的琉璃珠,母親還是過世了,對施秀菊來說,失去了母親、也失去了母親最重視的琉璃珠,兩種遺憾,讓她想要學習如何燒製琉璃珠這種傳統文物。

結婚後,先生知道她對母親的思念都化為對學習燒製琉璃珠的渴望,便支持她開工作室,陪她四處學習如何燒製珠子。

先在自己的屋簷下用甘蔗板蓋一個小空間練習,就當成「工作室」。她說,燒琉璃珠非常辛苦,因為爐溫必須要到攝氏1350度,而且要一氣呵成,還要心情平靜:「心情不好,燒出來的珠子不漂亮。」為了讓更多人認識他們,「那時候我們只有扛兩、三個瓦斯桶,有任何廣場都坐下來就表演。」

9年後,先生也過世了,先生對她的支持、她對先生的思念,也融入了她對琉璃珠的熱情之中。

 

施秀菊認為自己的成功策略有4點,第一是技術的不斷精進,第二是她非常重視行銷、第三是她不放棄任何機會、第四她懂得經營人脈。

施秀菊指出,早期她是從零開始學琉璃珠的製作技術,到現在,除了請海外老師赴台,或出國藝術工作者交流外,她還在開新窯,研究如何讓琉璃走出飾品、走進家飾或大型裝置藝術。

她也不放棄任何機會,例如為鋪貨或設點,親力親為跑賣場;注意各式的政府補助,寫企畫案申請。她舉例,申請補助案通常要成立公司,很多人覺得麻煩,但她卻覺得成立公司有清楚報表及架構,反而能讓政府機關放心、讓她更容易得到補助。(/朱婉寧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像風一樣的男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